文字大小:[]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触控行业  > 详细信息

更轻薄灵敏单玻璃触控明年导入手机

发布时间:2011-09-10 10:13:20宝威科技浏览:

      北京时间09月10日消息,宝威科技网讯,为迎合行动装置轻薄设计趋势,外挂式(Out-cell)触控技术正逐步走向单片玻璃触控方案(One Glass Solution, OGS),以节省贴合成本并提高触控灵敏度,包括宸鸿和三星行动显示(SMD)均紧锣密鼓展开布局,其中宸鸿将于年底前投入量产,SMD则规画于明年上半年搭载于母公司三星(Samsung)旗下的智慧型手机。


图示:积体光机电科技协会理事长林晏瑞表示,近来虚拟触控概念也逐渐兴起,主要系透过装置上的微投影机,投射萤幕至任一平面上,再透过感测器接收讯号,让触控无所不在。

 
      积体光机电科技协会理事长林晏瑞表示,OGS系将触控感测层(Touch Sensor)与保护玻璃(Cover Glass)结合,使触控模组的结构简化成一片玻璃的形式;亦即在保护玻璃内层镀上含X及Y轴感测电极的导电层,以降低玻璃材料成本,并减少贴合制程道数来提高生产良率,进一步缩小与薄膜式触控方案的价差。同时,还能因薄型、轻量化且减去一面玻​​璃的感测阻抗,大幅提升面板透光度及触控灵敏度,成为面板厂商竞相布局的新技术领域,其中,进展较快的厂商包括宸鸿、 SMD均将在年底前启动量产计画。
      据了解,SMD原本系以单片薄膜(G/F)的触控方案为主要研发方向,也就是先将触控面板X或Y轴的金属氧化铟锡(ITO)导电膜镀在保护玻璃上,再贴合上另一轴的ITO层,以减少30~40%的触控面板厚度,但因制程良率迟迟未能提升,加上构成ITO层的稀土材料成本攀高,最终难竟全功。如今,该公司则改以新一代的透明导电材料来实现OGS,初步已有不错成效,预计明年即可望与主动矩阵式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面板结合,打造出令人惊艳的薄型智慧型触控手机。

      事实上,目前中小尺寸多点触控面板,依内部组成架构主要分为玻璃式和薄膜式两大阵营,前者如宸鸿、胜华及奇美的双片玻璃触控方案(Glass/Glass, G/G),具有较佳的面板强度与透光度,但因制程成本高,多半用于中高阶机种,如苹果(Apple)iPhone即采用此类技术。另外,宏达电、诺基亚(Nokia)则导入洋华和介面生产的双薄膜触控方案(Glass/ITO X Film/ITO Y Film, G/F/F),此类技术成本较低且量产速度快,以中低阶机种为应用大宗。

      为因应触控面板薄型化趋势,两大技术阵营也已分别朝向OGS及G/F方案迈进。林晏瑞进一步分析,实际上玻璃式和薄膜式在制程良率、材料成本及回路阻抗值等方面仍有许多差别,特别是薄膜式阻抗较高,致使触控驱动IC须耗费更多电力来满足触控行为,虽在贴合制程的时间及成本上,表现较玻璃式优异,但导入终端产品设计后,高耗电量及产品发热的状况则令人头痛。因此,若OGS方案能突破单片玻璃强度不足,造成贴合良率不佳且较易产生破片而增加成本的瓶颈,势将成为薄型触控技术的主流。

      除外挂式触控技术大有进展外,包括友达、SMD、东芝行动显示(TMD)和夏普(Sharp)等面板大厂也积极挟资金优势,投入更先进的On-cell及In-cell内嵌式触控技术研发,预期2013年左右可导入量产。届时,行动装置将掀起一波超薄型触控设计新风潮。



Copyright © 2009-2021 BWZN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合肥宝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1009346号

营销中心: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黄金广场6号楼1114-1115
厂区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新产业园沁源路666号3幢综合厂房5层  电话:0551-63633224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