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iPhone多点触控怎么诞生的?一个研究生的痛点是起始点
07月27日消息,宝威科技网讯,一个研究生的痛点 创造iPhone多点触控。一个特拉华大学的电机工程研究生韦恩.韦斯特曼,在他的1999年博士论文〈在多点触控平面上的手势追踪、手指辨识与和弦式操作〉中,写了一段献词,将这本手稿献给:我的母亲Bessie,她运用多种聪明的方法,教导自己对抗慢性疼痛,也教导我这么做。
若没有韦斯特曼及贝西在面对慢性疼痛时,表现出有谋略的坚忍不拔精神,多点触控可能永远无法成功登上iPhone。韦斯特曼念大学时,手腕得到肌腱炎,他在做论文时,双手开始疼痛,必须在计算机前停歇数小时,开始试着自己发明解决方法。他拿了一个Kinesis公司做的人体工学键盘,加上滚轴,以便在打字时来回移动双手,减少重复使力。后来韦斯特曼跟着他喜欢的一位教授Neal Gallagher到特拉华大学。那时他对人工智能有兴趣,打算跟着一位有成就的教授John Elias攻读博士。同时间,韦斯特曼的重复性过度疲劳损伤死灰复燃。
由于他再也受不了按压按键,开始寻找键盘的替代品。他注意到双手对零施力的输入方式比较持久,像是光学按键和电容式触摸板。开始利用他的研究,打造新的触控装置,想到一些让零施力的多指触摸板成功的点子。他会弹钢琴,把10个手指头全用上看起来好玩又自然,也启发他去创造出像弹乐器那般流动的互动方式。打造一个能支持多点触控的装置,主宰了韦斯特曼的研究方向。他那「新奇的输入整合技术」,能辨认单一敲击与多点触碰。不管你正在使用什么程序,都能在敲击键盘和运用多只手指进行互动之间流畅切换。
韦斯特曼的重点在于发展一套可以替代鼠标与键盘的手势,例如,用手指与拇指在触摸板上捏拉,就能…嗯,那个时候是剪下,而非缩放。把手指向右旋转,可以执行开启的指令,向左则可以关闭。他建立一套手势词汇,使得人机接口变得更流畅有效。论文的成功使伊里亚斯和韦斯特曼士气大振,师徒两人觉得做出一个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他们在2001年申请专利,并成立FingerWorks公司,是在特拉华大学的羽翼下受庇护。2001年FingerWorks发表iGesture触控数字键盘,大约一个鼠标垫的大小,可以用手指头在板子上拖拉,传感器会追踪到手指的动作,而且内建手势辨识。这块触摸板受到创意工作者的激赏。在费城的一场投资展览会上,他们引起一位企业家怀特的注意,并策划了一个明确策略,跟当时主要科技巨头会面,除了IBM、微软、NEC,还有苹果。他们有兴趣,但是没有人采取行动。
在2005年初,FingerWorks的iGesture触摸板赢得科技界大型年度商展「消费电子展」的最佳创新奖。但是那时,苹果高层不认为FingerWorks有什么值得追求,直到ENRI小组决定拥抱多点触控。一位熟知当时交易的内部人士说,高层开了很低价钱给FingerWorks,2位工程师一开始是拒绝的。输入团队的主管霍特林还亲自打电话说明原委,他们终于回心转意。怀特说,原本是一场授权交易,很快就变成收购交易。交易条件之一,是韦斯特曼、伊里亚斯加入苹果成为全职员工,苹果取得他们的多点触控专利,进而把电容式触控屏幕和多点触控带到产业的领先地位。「iPhone是第一个真的成功拥有不管怎么看都是一种模拟接口的数字装置,这是大跃进。」巴克斯顿说。苹果让多点触控流畅起来,不过他们并没有创造它。这件事情之所以重要就在:集体、团队、多个发明家,奠基在共同的历史上。普世流传的核心技术就是这样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