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刘羊:村务公开顺民意 监委履职显阳光
北京时间2012年02月05日消息,宝威科技网讯,作为一个城郊结合村,素有交通咽喉之称的安徽太湖县晋熙镇刘羊村,在面临“十一五”与“十二五”交替更迭,全县大力推行“农业稳县”等六大战略的机遇和挑战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村务监督工作作为深入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着力点,以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的方法,努力解决基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路数和制度规范,为促进当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2011年初,刘羊村对正在建设中的康居新村工程进行了局部设计调整,村两委及时征求村务监督委员会意见,并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对调整后所需用材的型号,质量及价格进行市场调查和严格把关。在工程建设中,村务监督委员会还对工程立项决策、招投标、施工质量、资金拨付、档案资料等情况进行了严格监管,真正做到村里的大事,应由大家说了算,由村干部去实施;群众血汗钱,应由群众监督花,而不是干部说了算。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立及运行是制约和规范基层权力的新方式新途径。2010年,该村在原有的村务监督组基础上,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均为退职老村干和老队长,不仅熟悉农村工作,做事认真踏实,说话公正,而且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群众信得过,做事放得心。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陪审团”作用,全程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及会议。2010年,村务监督委员会先后参与了村轮窑厂土地复垦项目建设、粮食补贴、贫困人口监测、低保评定,康居新村建设、“三资”清理、财务核算、各项工程的上报、合同的起草更改等重要事项。2011年,又对村级财务进行了两次审核结算并及时公开,并积极参与村“十二五”规划和一事一议规划,还就相关项目的上报提出意见与看法。一年来,该村村务监督委员共提出决策建议48条,提出质询意见7条;参与监督事项21个,监督工程等重大事项26项,监督资金300万元。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介入,对村务管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确保了村级公共权力的运行更加阳光、更加规范,还进一步协调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凝聚了全村上下谋发展、抓生产的合力。
“村务公开一小步,基层民主一大步”
在推行“阳光村务”建设中,该村把包括宅基地申请、财务审批、“三资”管理、惠农资金发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重点村级事务的办理程序、环节要求以流程图形式加以固定,通过在宣传栏公示、使用电子触摸屏、发放宣传手册等模式让群众知晓办事内容和程序,进一步增强了村务透明度,规范了权力运行。这一做法不仅一改过去农民群众办事常常“两眼一摸黑”,还避免了办事部门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对涉及农民利益、群众关注的经常性村级重大事项,该村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由村监督委牵头,严格按照村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和管理。通过规范村务运作,将村级重大决策、重大事务和重大开支等“敏感”事项全部纳入群众视野,完全实行公开透明操作。
“干群关系的粘合剂,民事纠纷的调解剂”
随着“阳光村务”的深入推进,村两委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干事谋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同时“阳光”下晒出来的村务账也使得全村农民群众的心里更加亮堂,对村两委的工作更加信任和支持。各种矛盾纠纷再也不私下“唇枪舌剑”或者“武力”解决,而是来到村里“说事说理”。
2011年,刘羊村老屋组村民因为道路修建产生了分歧。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经调查了解:该组历史上有一条规划路,四年前组里开会决定拓宽修复,但因当时有10多户不愿集资而导致该路搁置。后本组其他20多户重新开了一条新路基并集资所有费用将该路拓宽到位,现要求村里就新拓宽的道路积极争取国家一事一议项目修成水泥路,同时表示愿意集资3.5万纳入此项目。而其他10多户则要求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去修建原规划路基。双方就此事来到村里要求予以解决,村里经多方调查后召开该片区村民代表会,说明村里的发展思路,工作规划与目标以及整个发展布局。村务监督委员会也在其中协助作了大量思想工作。特别是监督委员会成员詹罗焱同志亲自挨家挨户做工作,对双方进行耐心疏导。最后,经调解终于达成决议:新路已拓宽到位,百姓集资修建积极性很高,村里应予以支持,一事一议项目上报该路无可非议;原规划路基先集资拓宽,村里再作下一步项目申报。由此矛盾得到了解决,民心也更加顺畅,群众对基层干部信任度也提高了。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该村荣获市级“平安村”称号。